
典型加工零件
设备亮点
设备功能与性能
1.1本机床属于4道行星轮系运动原理的研磨机床,能同时均匀研磨上下表面,研磨后的零件精度高,生产效率较普通研磨机要高。研磨盘作逆时针方向转动,下研磨盘作顺时针方向转动,游星轮在上、下研磨盘之间由内圆柱齿圈(内齿圈不动)和太阳轮带动下作独特的既公转且自转的行星运动。采用这种设计结构,工件的运动轨迹重合度低。太阳轮、上盘、下盘均可独立调速,从而达到上、下表面的相对线速度根据工艺需要进行调整的目的。此外,由于上、下研磨盘同时转动,游星轮运动阻力小,加工工件特别是加工薄、脆性材料的工件不易破损。
1.2本机太阳轮和下盘驱动采用减速机直联,采用双空心轴套筒式结构布置,空间利用率高;采用交叉滚子轴承+深沟球轴承支撑下盘,刚性、精度均较高;成对角接触轴承+深沟球轴承支撑太阳轮,可保证太阳轮旋转精度;可选配半自动上下料装置,上下料更换便捷,易于适应客户应用要求;
1.3采用气缸加压及升降上盘;采用减速机直联上盘;采用球齿轮结构实现上盘机构的旋转的同时进行万向浮动加压;滑动套主轴结构,采用大跨距+成对角接触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布置方式,满足上盘高速旋转精度和受力需求。上盘整体摆动用气缸推动,摆动定位由气缸插销定位,缓冲器缓冲摆动处的冲击,摆动悬臂和摆动轴采用交叉滚子轴承+滚针轴承,承受大的径向和轴向力,工作稳定可靠。
1.4采用高精密气动压力系统,实现上研磨盘摆入、摆出和上升、下降动作,便于操作和维护。采用预压、主压、后压三阶段压力控制,压力值可根据工艺需要进行多段设定;上盘系统可选配测量传感器及加工后测量系统可提供统计加工控制数据,为加工关键工件提供安全保障。
1.5机床采用集中自动润滑系统,对主要润滑部位进行充分润滑。
1.6机床配套有冷却过滤系统,可对循环使用的磨削液进行多级过滤和冷却,冷却液箱充分保证加工过程的冷却过滤需要,确保磨盘不变形,保证加工精度;冷却系统配有过滤器和磁性分离器将杂质自动分离出研磨液;
1.7采用交互式人机界面(触摸屏),使用简单,功能强大,性能稳定。机床控制集各种控制模式、数值仪表、报警信息于一体,实现故障自诊断功能,便于维修检查,操作方便快捷。
1.8控制元器件均采用24V电源,确保操作者和设备的安全;
技术参数
机床主要技术参数>>
项目名称 |
单位 |
数值 |
||
YH2M8470 |
YH2M84120 |
YH2M84100 |
||
上研磨盘(砂轮)尺寸 |
mm |
φ700×φ300×55mm(基体50) |
φ1250×φ450×60(基体55) |
φ1000×φ450×55(基体50) |
下研磨盘(砂轮)尺寸 |
mm |
φ700×φ300×55mm(基体50) |
φ1250×φ450×60(基体55) |
φ1000×φ450×55(基体50) |
上/下盘主轴电机功率 |
kW |
5.5 |
15 |
11 |
太阳轮电机功率 |
kW |
1.5 |
5 |
3 |
上、下研磨盘(砂轮)转速 |
r/min |
10~120 |
10~100 |
10~100 |
太阳轮转速 |
r/min |
10~80 |
10~60 |
10-65 |
加工件最小厚度 |
mm |
0.5 |
0.5 |
0.5 |
加工件最大厚度 |
mm |
40(时间模式及定位模式) |
40(时间模式及定位模式) |
40(时间模式及定位模式) |
加工件最大尺寸 |
mm |
200mm(矩形对角线长度) |
440mm(矩形对角线长度) |
280mm(矩形对角线长度) |
工件最大加工压力 |
Kgf |
≤300 |
≤1000 |
≤800 |
外型尺寸(长×宽×高) |
Mm |
1640×1600×2700 |
2450×2710×2600 |
2250x2300x2650 |
整机重量 |
Kg |
3000 |
8200 |
6000 |